很多人觉得睡觉流口水是睡姿不对、睡得太沉,没当回事。但如果频繁流口水,甚至每天醒来枕头都湿一片,可能不只是 “睡得香” 那么简单,背后可能藏着健康问题,最好排查一下这 4 种病。
1. 口腔疾病:炎症刺激让口水 “泛滥”
口腔溃疡、牙龈炎、牙周炎等口腔疾病,会刺激唾液腺分泌更多口水。口腔内的炎症还会导致吞咽动作减少(睡觉时无意识地不想吞咽,怕疼),口水就容易从嘴角流出。这类流口水常伴有口腔疼痛、牙龈红肿、口臭等症状。若不及时治疗,炎症加重可能影响进食,甚至引发全身感染。建议每天早晚刷牙、饭后漱口,定期洗牙,有口腔溃疡及时用药物促进愈合,口腔问题解决后,流口水多会好转。
2. 神经系统疾病:面部肌肉 “失控” 的信号
面部肌肉的运动由神经控制,一旦神经出问题,嘴巴闭不紧,口水就会不自觉流出。
面神经炎(面瘫):除了流口水,还会出现口角歪斜、眼睛闭不全、不能鼓腮(吹口哨会漏气)等症状,多由受凉、病毒感染引起,及时治疗(激素 + 针灸)多数能恢复。
中风前兆或后遗症:中老年人突然出现流口水,同时伴有头晕、头痛、肢体麻木(如一侧手脚无力)、说话含糊,要警惕中风。中风会损伤控制面部和吞咽的神经,导致嘴巴闭合不严、吞咽功能下降。这种情况需立即就医,黄金救治时间越短,后遗症风险越低。
3. 脾胃虚弱:中医说的 “津液不固”
从中医角度看,脾胃负责 “运化水湿”,若脾胃虚弱,水湿代谢失常,就会出现 “津液不固”,表现为口水增多,尤其睡觉时更明显。这类人还常伴有消化不良(吃一点就腹胀)、大便稀溏、乏力、舌苔厚腻等症状。脾胃虚弱多与长期饮食不规律、爱吃生冷食物有关。可通过饮食调理:少吃冰饮、油炸食品,多吃山药、小米、南瓜等健脾食物,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健脾丸,脾胃功能改善后,流口水会减少。
4.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:张口呼吸 “带” 出的口水
打鼾严重的人(尤其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),睡觉时会不自觉张口呼吸(用嘴代替鼻子喘气),口水就会顺着嘴角流出。这类人流口水常伴有鼾声响亮、呼吸时断时续(憋醒)、白天犯困等症状。长期张口呼吸不仅流口水,还会导致口干、牙齿排列变形,甚至因缺氧影响心脑血管(增加高血压、心梗风险)。建议肥胖者减重,睡觉时尝试侧卧位(减少打鼾),若打鼾严重且频繁憋醒,需做睡眠监测,必要时用呼吸机辅助呼吸。
区分 “正常” 与 “异常” 流口水
正常情况:偶尔流口水,多因趴着睡、侧睡压到嘴角,调整睡姿后就会消失,无其他不适。
异常情况:每天流口水,换睡姿也没用;口水有异味、颜色异常(带血或黄色);伴有口腔疼痛、口角歪斜、头痛、打鼾憋醒等症状。
改善流口水的 3 个小建议
调整睡姿:尽量仰卧或侧卧(别趴着睡),侧卧时可在背后垫个枕头固定姿势,减少嘴巴张开的概率。
保持口腔卫生:睡前刷牙,清除食物残渣,减少炎症刺激;有口腔问题及时治疗,避免口水分泌过多。
睡前别吃太饱:睡前 1 小时别吃东西,尤其别吃辛辣、酸性食物(会刺激唾液分泌),也别喝酒(可能松弛口腔肌肉,导致嘴巴闭不严)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